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樱女

想你,已经成了一种习惯。。。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黄山归来之下山亦难  

2014-11-27 18:38:08|  分类: 2014黄山行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 转过弯,便是白鹅岭索道站了。因为导游事先给我们打过了预防针,所以展现在眼前的这一字长龙并没有震吓住我们,再者我们已经有了多次排队的经验,就不在乎再增加一次了。通过在黄山上这一次次的排队等待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一步一个脚印,我们正在真正地践行着脚踏实地的精神。
         此时是下午四点,正是山上游人开始下山的时候,越来越多的人赶到这里来,所以,这条长龙不见首尾,我们只能耐心等待。在一点点的向前挪动期间,我拍下了身边的一座座山峰,突然发现远处一座中间凹陷的山峰似曾相识,那不就是我们上山时见到过的?在张家界的时候也见到这样的一座山,叫做劈山救母,不知道这里这座山叫什么;前方还有一座山,山上满是松柏,山顶上矗立着一块石屏,我这老花眼总觉得上面是题了字的,但是之后凑到它跟前时,却发现上面真的空无一字。
        拥挤着,挪动着,警察站在山边的石条上维持着秩序,二十分钟后,终于进入了回形栏杆之中,站在高处向下看,下面栏杆里的人就象蚂蚁搬家,左一行右一行,向前移动;又象一道道波浪,潮起潮涨,直看得我头昏眼花。又过了二十分钟,终于坐上了揽车,开始下山了。在揽车上观赏黄山又是另一番景象,那些山石象人工雕砌的一般,整整齐齐码在一起,山顶上圆形的石头就象人的头颅,直立的石柱就象一个个卫士在守护着这神奇的大山。
        不到十分钟便到达了云谷索道的出站口,此时是4.51分。我们从这里往下走的时候,发现了索道入口前小广场上一道又一道的回形栏杆,与早上我们坐索道时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相比,现在的它空空荡荡的,给人一种落魄的感觉。回到云谷游人中心,我们组的女伴去旅游商店用未开封的雨衣换了几包饼干回来,我在一个小吃店门口的小摊上发现了《舌尖上中国》介绍的那种毛豆腐,不过我没有尝试。在黄山派出所门前等待换乘景区电瓶车,回到山下坐上我们自己的大巴车,此时天已全黑了。顺便说一句我对黄山电瓶车师傅的一点小意见,在乘坐电瓶车下山的过程中,有一位到温泉站下车的旅客,下车的时候问司机师傅,去温泉旅馆如何走,只听那师傅恶狠狠地说,我只管拉你到站,至于别的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,我管不着的。
        从上午七点出发,到十点上山,再到下午四点下山,整九个小时,这里包括排队坐上下山索道四个小时,再除掉吃午饭一小时,去掉在每个景点等人聚齐一个小时,我们在山上真正行走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。今晚的住宿是在黄山市内,具体安排是在市内先吃晚餐,再到老街走一走,最后入住宾馆。当我们走进饭店的时候,我看了一下手机,晚上七点钟。
        自此,黄山景区的旅游正式结束,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完美,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没有去前山,没有见到迎客松,但这是正常的,试想,在一个景区排队就已经花去了四个小时,那么在剩下的有限时间里,你还能做什么呢!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,每次的旅行也都是这样,只有留下些遗憾,才会给你再次拜访提供充足的理由和动力。我从这次并不成功的旅游中总结出一些教训,这会为以后的旅行积累下宝贵的经验。
         一、无论是随团还是自驾,最好要避开黑色星期六,还要避开节假日和黄金周,虽然这对于上班的人们来说有些困难,所以我强烈呼吁带薪休假制度的真正落实。
         二、无论是自驾或是随团,都要先做好功课,不然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,随着导游瞎走一通,回来一问三不知,不知到过何处仙山。
         三、如何迫不得已报旅游团,一定要报一个人数少的,否则战线拉得太长,跟不上导游,就听不到他的讲解,就会错过许多的风景,尤其是一些象形的景色,一些人文故事和神话故事;再者,团员过多,行动有快有慢,步调不能一致,这样凭空又浪费了许多时间。
        四、带上食水,减少用餐时间。
        当然了,不管有多少的遗憾,正如美女导游说的那样,我们还算是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的旅游任务,因为大家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,有些遗憾就是要大家今后来弥补的,欢迎大家再来观赏黄山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。我心里想,谁知道呢,也许我还会再来的。
        如果各位朋友没来过黄山,那就请大家一饱眼福吧,请看 黄山胜景精华
      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黄山后传 - 樱女 - 樱女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63)| 评论(1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